1)對液固系統來說,在高流速(3m/s或更高)下,中細顆粒完全懸浮,雖然在管軸周圍分布不一定均勻,但是是勻稱的,在適當的流速(0.9m/s~1.5m/s)下,就能達到一個勻稱的的濃度分布型,這是一個均稱懸浮的流動模型。
2)當流速和紊流強度降低時,顆粒能夠懸浮和沉降,因而濃度分布變形,特別是管的下半部具有更多的大顆粒,結果使在底部的顆粒與管壁發生沖擊并彈回于水流中,這是非勻稱懸浮流的模型。
3)在某一速度下,全部顆粒沖擊于管壁,有的顆粒并反彈于水流中。顆粒堆積于管底,先是呈個別的沙丘的形式,然后形成連續的移動床,具有中等沉降速度的顆粒是在非均稱懸浮中,低沉降速度的顆粒是在均稱懸浮中,這是移動床的流動模型。
4)當混合流速進一步降低時,床層低部顆粒幾乎停止運動,使床層增厚,由于上層顆粒相互翻滾的原因使床層發生運動,形成淤積,其結果使流體有效斷面減小,較小的顆粒在床層上仍然是非勻稱懸浮中,這就是固定床帶有跳躍和非勻稱懸浮流的模型。后當連續減低流速并建立床層時,流動的壓力降急劇增加,即阻力增大。如果流動減弱,可能導致管道發生堵塞。除具有少量漂浮物外,污水在管道內的流動大致與此相當。
臨界流速近代科學研究成果指出,臨界流速有下面兩種定義:臨界流速:管道和流槽恰好無沉積的懸浮工作狀態時的流速,又稱不淤流速。第二臨界流速:管道和流槽保持一定的沉積厚度進行工作時的流速,又稱淤積流速。在管道污水流中,臨界不淤流速是一重要參數,它關系到管道運行的安全性,采用過高的流速會引起阻力的增加和電能的過多消耗,采用較低的流速要導致管內形成沉積層,如果流動充分減弱,將導致管道堵塞。